维修资料数据库>>上海通用>>别克世纪>>发动机电控系统


系统诊断


 

(三十三)DTC P0480冷却风扇缝电器1控制电路

1.电路图说明(图3-19)

PCM利用输出驱动器模块(ODM)接通很多由电流驱动的装置,用与控制各种发动机和变速器驱动机构的功能。每个ODM能够控制最多7个独立的输出,使PCM指令拔通的设备搭铁。与过去车款采用四方驱动器模块(QDM)不同的是,ODM能够分别诊断各输出电路。如果设置DTC P0480,表明检测出控制风扇1继电器的输出电路电压不正确。

2.运行DTC的条件

接通点火开关。

3.设置DTC的条件

1)检测出风扇低速控制输出电路上的电压不正确;

2)上述条件持续的时间至少30秒。

4.设置诊断故障码采取的行动

1)在诊断运行和失败的第二个相继过程中,PCM会启亮MIL;

2)当DTC设置为冻结帧和故障记录数据时,PCM则存储所出现的状态。

5.清除功能失效指示灯MIL/DTC的条件

1)在诊断己运行并通过的第三个相继过程中,PCM则断开MIL;

2)在己进行40个相继的升温预热循环未出现功能失效后,则消除以往DTC;

3)用扫描工具可消除DTC。

6.诊断帮助

检查如下情况:

(1)PCM接触不良。检查如下各零件上的线束接头是否:

端子松脱;

装配不当;

锁片断裂;

端子变形或损坏;

端子与导线接触不良。

(2)线束损坏。检查线束是否损坏。

如果线束正常,断开PCM,接通点火开关并观察风扇1继电器驱动器电路和PCM线束接头搭铁之间连接的电压表,同时移动与风扇1继电器相关的接头和线束.如果也应变化,表明该部位功能失效。

查看自上次诊断测试失败后冻结帧/故障记录中的车辆行驶里程。这样,有助于确定DTC设置条件多长时间出现一次。

表3-45 DTC P0480冷却风扇缝电器1控制电路

步骤

操作

数值

1

是否执行了动力系车载诊断(OBD)系统检查?

——

至步骤2

至动力车载诊断(OBD)系统检查

2

1、接通点火开关,保持发动机关闭。

2、用扫描工具指令风扇继电器具接通和关闭。

继电器是否按指令接通和关闭?

——

至诊断帮助

至步骤3

3

1、关闭点火。

2、断开继电器。

3、接通点火开关,保持发动机关闭。

4、将J34142-B测试灯可靠搭铁,检测继电器线圈供电电路。

测试灯是否启亮?

——

至步骤4

至步骤10

4

1、将测试灯连接到继电器控制电路和继电器线圈供电电路之间。

2、用扫描工具指令风扇继电器具接通和关闭。

测度灯是否按指令启亮和关闭?

——

至步骤8

至步骤5

5

测试灯接到指令后是否保持启亮?

——

至步骤7

至步骤6

6

测试断电控制电路是否对电压短路或断路。参见线路系统中的线路维修。

是否发现故障并予以纠正?

——

至步骤13

至步骤9

7

测试继电器控制电路是否对搭铁短路。参见线路系统中的线路维修。

是否发现故障并予以纠正?

——

至步骤13

至步骤9

8

检查继电顺是否接触不良。参见线路系统中间断和接触不良诊断和接头维修。

是否发现故障并予以纠正?

——

至步骤13

至步骤11

9

检查PCM是否接触不良,参见线路系统中间断和接触不良诊断和接头维修。

是否发现故障并予以纠正?

——

至步骤13

至步骤12

10

维修继电器供电电路。参见线路系统中的线路维修。

更换是否完成?

——

至步骤13

——

11

更换继电器,参见电源和搭铁部件图。

更换是否完成?

——

至步骤13

————

12

更换PCM。参见PCM的更换/编程。

重要注意事项:执行PCM设置程序。

更换是否完成?

——

至步骤13

————

13

1、用扫描工具清除DTC。

2、根据支持文本中指明的DTC运行条件操纵车辆。

诊断故障码是否再次设置?

——

至步骤2

系统正常

测试说明

如下号码是指故障诊断表中的步骤代码:

  1.动力系车载诊断系统检查可以提醒您完成一些基本检查,并将冻结帧和故障记录数据保存在扫描工具中。

  2.当继电器操作时,能否听到喀嗒声。指令接通和关闭两种状态。必要时,重复指令。

  3.测试继电器线圈供电侧电压。

  4.检查PCM是否为继电器提供搭铁。

  5.测试继电器上的搭铁是否可靠。

  12.PCM使用了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(EEPROM)。更换PCM 时,新的PCM必须重新编程。

(三十四)DTC P0481冷却风扇继电器2控制电路[TOP]

1.电路图说明(图3-19)

PCM利用输出驱动器模块(ODM)接通很多由电流驱动的装置,用与控制各种发动机和变速器驱动机构的功能。每个ODM能够控制最多7个独立的输出,使PCM指令拔通的设备搭铁。与过去车款采用四方驱动器模块(QDM)不同的是,ODM能够分别诊断各输出电路。如果设置DTC P0481,表明检测出控制风扇2继电器的输出电路电压不正确。

2.运行DTC的条件

接通点火开关。

3.设置DTC的条件

1)检测出风扇低速控制输出电路上的电压不正确;

2)上述条件持续的时间至少30秒。

4.设置诊断故障码采取的行动

1)在诊断运行和失败的第二个相继过程中,PCM会启亮MIL;

2)当DTC设置为冻结帧和故障记录数据时,PCM则存储所出现的状态。

5.清除功能失效指示灯MIL/DTC的条件

1)在诊断己运行并通过的第三个相继过程中,PCM则断开MIL;

2)在己进行40个相继的升温预热循环未出现功能失效后,则消除以往DTC;

3)用扫描工具可消除DTC。

6.诊断帮助

检查如下情况:

(1)PCM接触不良。检查如下各零件上的线束接头是否:

端子松脱;

装配不当;

锁片断裂;

端子变形或损坏;

端子与导线接触不良。

(2)线束损坏。检查线束是否损坏。

如果线束正常,断开PCM,接通点火开关并观察风扇1继电器驱动器电路和PCM线束接头搭铁之间连接的电压表,同时移动与风扇2继电器相关的接头和线束.如果也应变化,表明该部位功能失效。

查看自上次诊断测试失败后冻结帧/故障记录中的车辆行驶里程。这样,有助于确定DTC设置条件多长时间出现一次。

表3-36 DTC P0481冷却风扇继电器2控制电路

步骤

操作

数值

1

是否执行了动力系车载诊断(OBD)系统检查?

——

至步骤2

至动力系车载诊断(OBD)系统检查

2

重要注意事项:如果您不能确定继电器是否对指令作出响应,可观察风扇。当指令风扇2接通时,两个风扇均在低速下操作,但过几秒钟后,两个风扇又转为高速操作。如是风扇操作不正常,继续本图表中的步骤3。

1、接通点火开关,保持发动机关闭,

2、用扫描工具指令风扇继电器2和3 接通和关闭。

继电器是否按指令在几秒钟后接通,然后再关闭?

——

至诊断帮助

至步骤3

3

1、关闭点火。

2、断开风扇 2和风扇 3继电器。

3、接通点火开关,保持发动机关闭。

4、将J34142-B测试灯可靠搭铁,检测各继电器线圈供电电路。

对于两个电路,测试灯是否启亮?

——

至步骤4

至步骤10

4

1、将测试灯连接在各继电器控制 电路和各继电器线圈供电电路之间。

2、用扫描工具指令风扇继电器2和3接通和关闭。

指令两个继电器时,测试灯是否在几秒钟后启亮,然后再关闭?

——

至步骤8

至步骤5

5

测试供电电路时,测试灯接到指令后是否保持启亮?

——

至步骤7

至步骤6

6

测试各继电器电路是否对电压短路或断路。参见线路维修。

是否发现故障并予以纠正?

——

至步骤13

至步骤9

7

测试各继电器电路是否对电压短路或断路。参见线路维修。

是否发现故障并予以纠正?

——

至步骤13

至步骤9

8

检查继电器械是否接触不良。参见间断和接触不良的诊断和接头端子的维修。

是否发现故障并予以纠正?

——

至步骤13

至步骤11

9

检查PCM是否接触不良。参见间断和接触不良的诊断和接头端子的维修。

是否发现故障并予以纠正?

——

至步骤13

至步骤12

10

维修相应的继电器供电电路。参见线路维修。

更换是否完成?

——

至步骤13

——

11

更换相应的继电器。参见冷却风扇继电器的更换。

更换是否完成?

——

至步骤13

——

12

更换PCM。参见PCM的更换/编程。

重要注意事项:执行PCM设置程序。

更换是否完成?

——

至步骤13

——

13

1、用扫描工具清除DTC。

2、根据支持文本中指明的DTC运行条件操纵车辆 。

诊断故障码是否再次设置?

——

至步骤2

系统正常

测试说明

如下号码是指故障诊断表中的步骤代码:

  1.动力系车载诊断系统检查可以提醒您完成一些基本检查并将冻结桢/故障记录数据保存在扫描工具中。

  2.当继电器操作时,能否听到喀嗒声。指令接通和关闭两种状态.必要时,重复指令。

  3.测试继电器线圈供电侧电压。

  4.检查PCM是否在为继电器提供搭铁。

  5.测试继电器上的搭铁是否可靠。

  12. PCM使用了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(EEPROM)。更换PCM时,新的PCM必须重新编程。[TOP]

[返回] [第一页] [上一页] [下一页]


版权所有©北京理工华泰科贸有限公司
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育新邮局007信箱

电话:010-82924009、82924010转8066   直拨:010-82923996

E-mail:info@wwwauto.net